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推进周报告(2025年1月4日--2025 年1月10日)

【字体:

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工作推进周报告

(2025 年 1 月 4日--2025 年 1月 10日)


1、2025年1月4日-8日,南繁基地完善揭牌仪式前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基地总展示牌、立柱标牌制作和安装、揭幕舞台搭建、制作揭牌仪式会序、对揭牌仪式场地、册设施再次进行了检查,对来宾观摩线路进行了演练,确保揭幕仪式顺利进行。

2、2025年1月4日-7日,中心刘亚红副主任参加呼和浩特市两会,会上提出“种草改良盐碱土地,扩增草业产业土地空间”的建议,主要是总结托克托科研基地近几年开展的相关工作获得的研究基础,依托我院托克托科研基地的产学研带动作用,支撑托克托地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3、2025年1月6-8日,对南繁基地完成对4号地储水池防渗布进行了埋压处理,确保储水池正常使用。对基地泡水地块进行了旋耕作业,部分可播种地块播种了玉米、向日葵。前农机库彩钢房及钢构棚建设、农机库场地平整、农机具清洗入库于全部完成。

4、2025年1月7日,中心张兴夫主任前往南繁基地准备基地揭牌相关工作,并到海南农科院二类科研机构进行调研。

5、2025年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南繁科研基地(以下简称南繁科研基地)在三亚市崖州区揭牌。南繁基地将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种质资源鉴定基地、种子扩繁基地、基础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区内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基地,为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种源种质基础与关键技术保障。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完善南繁科研基地建设”的要求,在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23年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南繁科研基地建设项目。院党组书记孙国权表示,南繁育种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育种的“加速器”。开展南繁育种对发展民族种业、建设种业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南繁科研基地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项投资建设,科研用地达420亩。该基地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种业发展需求,全面开展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主要作物和部分区域特色农作物以及蔬菜等品种加代选育、种质资源鉴定、种子扩繁、种子质量鉴定、品种测试等工作。努力打造集科研、生产、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规模化、高水平农业育种科技创新平台,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种源支撑。

目前,南繁科研基地实施的项目有:特色及主要农作物南繁基地建设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5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项,自治区育种联合攻关项目5项,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5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2项等,共50余项。

经过两年的建设,南繁科研基地的实验用地、农机库、科研人员生活区等已具备基本的南繁科研功能。未来三年,南繁基地将进一步优化土地、配套设施设备等,把南繁科研基地建成自治区级种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地、种业科技合作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下周工作计划:

1、调研市内二类事业单位;

2、继续完成综合试验示范中心改制方案、综合试验示范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3、制定2025年基地生产计划,制定2025年养羊生产计划;

4、对中心内部生产保障流程进行梳理。在春耕季节前,制定示范中心土地使用办法。与院内各研究所及院外合作单位商谈2025年合作意向,并制定闲置试验田使用方案。

文字记录:王旭

2025 年 1 月 9 日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900262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900262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